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关于“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要求,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为逐步完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现制定《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标准(试行)》,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研室建设、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提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性质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分管理,贯穿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将被列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范围。
二、课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主动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结合起来,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对应的行业、职业情况,了解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建设情况,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了解求职择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的就业市场信息、把握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掌握一般创业实务知识。
能力层面: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求职择业、创新创业等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特点及其就业情况,认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主动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学会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为自己的职业做出决策,初步形成个人规划,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并按照目标职业的胜任特点,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趋势,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树立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对应职业、行业的特点和就业形势;
3.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4.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
(二)自我认知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关系,通过科学方法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意向或目标,为职业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内容:
1.能力与职业的关系,能力的评定方法;
2.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职业期望的形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等。
(三)社会职业认知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特别是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人才需求情况,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为职业决策提供外部参照。
教学内容:
1.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建设与人才需求;
2.职业信息:职业环境、工作内容、职业素质要求、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等;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社会调查、课堂讨论、职场人物访谈等。
(四)职业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决策类型和影响因素,掌握一些有效的决策方法。引导学生将决策能力应用于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内容:
1.职业决策的概念及职业决策类型;
2.决策的主要方法:平衡单法、SWOT分析法、CASVE分析法等方法;
3.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撰写职业规划书;
4.职业规划的评估与修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等。
(五)大学生涯规划与管理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学会自我管理,着重了解目标职业等发展途径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为胜任未来职业、实现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职业素质的培养:道德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2.大学生涯管理: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
3.目标职业对知识、态度和人格特征方面的要求;
4.目标职业对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的要求;
5.其他发展途径的基本要求(专升本、留学、创业等);
6.根据个人发展目标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涯发展规划。
第二部分:择业与就业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做好求职前的各项准备,提高求职应聘技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求职前的准备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在开始求职前,准确把握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就业工作程序,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准备好求职材料,直面求职。
教学内容:
1.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2.就业工作程序;
3.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4.就业信息的分析和使用;
5.求职材料的准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
(二)应聘实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相关礼仪,了解面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把握笔试的类型和注意事项,提高求职成功率。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基本礼仪;
2.面试的基本类型;
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4.笔试的基本类型;
5.笔试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等。
(三)就业心理准备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树立求职信心,掌握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积极面对求职择业的挑战。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
3.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案例分析等。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流程和注意事项;
3.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五)职业适应与发展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了解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并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教学内容:
1.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转换;
2.初入职场的常见问题处理;
3.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
4.职业素养的提升;
5.职业生涯管理。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职业体验等。
第三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务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素质,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和意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
1.创新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素质;
3.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体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创业人物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
(二)创业实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办企业的一般流程,包括商机选择、项目评价、企业注册登记、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掌握创办企业的一般流程。
教学内容:
1.创业过程与创业准备;
2.商机的选择与项目评价;
3.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4.企业注册(企业法律形式、登记流程、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5.初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等。
四、课程设置
1.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总学时不少于38学时,高职高专院校可根据实际增加课时,并设立相应学分。
2.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贯穿教育始终,入学即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其他年级适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
3.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多种选修课程,针对部分专题进行深入讲解,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高职高专院校要在第一课堂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求职大赛、专家讲座、职场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职业发展,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五、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和实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了解其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全面掌握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升课程质量。特别是要发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建立教学和实习实训双向反馈机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形成一套动态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六、教研室建设
1.各高职高专院校要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工作,配备必需的教研室人员、场地、设备,须划拨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各高职高专院校要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及职业模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与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活动。
3.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结合教研室建设,建立相应的资料室,搜集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网络资料等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探索建立与本校专业特色相符合的案例集、课件集、视频资料等。
七、队伍建设
1.各高职高专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同等待遇。
2.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和培养工作,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省教育厅将逐步推进授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3.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创造条件,鼓励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或辅导老师,探索建立双向学习的新机制,并通过开展教学大赛、就业创业指导名师评选等多种手段,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建立优秀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八、教学管理
1.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教材的选用要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2.高职高专院校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借鉴和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要积极建立符合本校专业特色的优秀示范课程。
3.高职高专院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科研工作,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学校每年要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创新创业专项课题,划拨专项科研经费,力争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4.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深入做好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咨询辅导体系,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水平。
九、教学评估
1.评价内容。要从学生能力提升方面进行重点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求职择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还要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求职择业过程或创业过程。
3.评价方式。要积极引入用人单位参与评价,把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